作者:释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一旦入了职场,朋友圈就不仅仅是朋友圈,而是争取人脉的社交圈、开发客户的合作圈、获得领导认同的表演圈。
在朋友圈的互相刺探下,生活成了超强探照灯下的一场裸奔:每个人都能从中了解我们的近况,甚至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推断我们的兴趣爱好、情感状态和职业素养…
于是,我们开启了朋友圈分组,甚至是屏蔽功能,但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好奇是人的天性,越是神秘,越是沉陷。
正如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所展现的,人永远遏制不住想要窥探陌生窗户里的男女在干什么,而这窗户后发生的事情远比你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公司二把手敏姐,是个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带喘气的女强人,四十出头才喜得贵女。
为了给女儿创造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她下定决心修身养性,改掉自己暴躁易怒的坏脾气,每天早上5:45起床禅定半个钟,并在朋友圈打卡。
后来公司空降了一个新老板,一来就大刀阔斧进行制度改革,并给敏姐提出几项高标准工作任务。敏姐大部分都顺利完成,只有市场份额占领没有达到要求,没想到开会的时候被老板大骂一通:
“公司不是庵堂,工作需要的是狼性,不是佛性!”
敏姐既委屈又气愤,自己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从无抱怨,只是在私人时间修身养性,怎么就有碍工作了?
朋友圈就像是一面照妖镜,我们透过朋友圈窥看他人,他人也从另一端探究我们。朋友圈也是一个大熔炉,工作不断裹挟生活,生活也逐渐锻造成工作。
为了将生活和工作剥离,还朋友圈一寸净土,我们敲动食指屏蔽领导和同事。然而,这样就一劳永逸了吗?
就职于物流公司的婷婷是个勤奋上进的好员工,但也极注重个人隐私。她认为,工作和生活应该严格区分,于是刚入职就把同事屏蔽在朋友圈外。
年轻且充满斗志的婷婷一心想在职场上拼出一片天地,使劲浑身解数开发客户促成合作。每天奔波在外,和同事的交流自然就少,又加上朋友圈屏蔽了同事,大家都对她心怀芥蒂,婷婷逐渐成了同事里的隐形人。
有一次,领导要求每个人把营销海报发到朋友圈,可婷婷恰好那天外出拜访客户,一时没留意错过了群信息。后来领导点开了她的朋友圈,发现只有一根孤零零的横线,当天,婷婷就被辞退了。
进入了职场,朋友圈就不再是私人空间,而是职场社交工具,尤其在高强度缺乏交流的工作状态中,更是打开沟通的重要桥梁,只有坦诚相待,真心换真心,才能引发你与同事间的生化反应,缔结革命友谊,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如果一味屏蔽同事,你可能永远也不会了解,他们丰富有趣的灵魂,竟与自己如此契合。
朋友圈分组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在于发朋友圈的姿势是否正确。那么如何发朋友圈,才能体现职业素养,为自己增分,给职场注力呢?
如果一个人每天高频率地发朋友圈,就容易给人造成工作太清闲的负面形象,如果是在积极工作,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社交呢?
所以优化朋友圈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朋友圈频率。美学上有个完美比例就是黄金分割点,任何事物只要符合黄金分割点就是最美的,比如吃饭7成饱,发朋友圈也同样有适用。一个月30天,如果不是特殊需要,20条就是黄金分割点,每月也不能少于10条,太少就容易淡出圈内,被人遗忘。
那些高频发送同质内容的人,可能只是为了刷一波存在感,在大量的点赞和评论中,获得认同感来弥补内心的某块空缺。比如总是晒晚餐的人可能空有一手厨艺,却没有懂得欣赏的爱人;总是打卡读书的人可能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可以分享交流的伯乐。
但同质化很容易引起好友审美疲惫,这时候优化朋友圈内容比例,就会有利于改善你的整体人设。一个月2/3的工作时间,1/3的休息时间,朋友圈也可2/3响应工作,1/3展现生活,一个积极工作,又懂得生活的人更具魅力。
好的朋友圈话术,应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标准,即展现技能、传递价值、表达思想、改善习惯。
学会正确的发朋友圈技能,再也不用纠结于屏蔽和分组了,安安心心工作,稳稳当当上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智联招聘(ID:zhaopin-com),转载请联系智联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