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新区1232亩的大型“实验室”内,无人驾驶汽车在总里程12公里的“智能测试道路”上,模拟真实交通场景——
“湘江智谷”开启“无人驾驶”
8月2日,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研发人员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在湘江新区,有一片1232亩的大型“实验室”,这里有着总里程12公里的“智能测试道路”。在这里行驶的车,竟能和红绿灯、地面标志标线“交谈”。
这是目前国内测试道路总里程最长、测试场景类型最多、配套最全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行驶在这条神奇的路上,无人驾驶汽车能模拟测试78种复杂道路状况。
8月2日,“大江奔流”采访团来到长沙,在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感受“湘江智谷”的惊艳崛起。
解放手和脚,载重40吨卡车自动驾驶
走入测试区,记者看到,这里集合了多种道路路况。既有国内独树一帜的3.6公里高速公路,也有隧道、收费站等模拟交通场景。
采访团记者饶有兴致地登上一辆载重40吨的智能大卡车,体验无人驾驶测试。“无人驾驶,仍然需要有人坐在驾驶位。”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工程副总裁黄英君指着这台卡车的挡风玻璃说,“这上面装有传感器,可自动感知周围环境,实现辅助定位、障碍物探测、标识标线识别等。”
与普通道路比,测试区内遍布信息设备,这为车与路、车与人之间提供了“交谈”的渠道,智能网联汽车可根据接收到的实时信息作出及时反应。
记者坐上车,启动无人驾驶模式后,车辆时速慢慢从0公里开始加速并自动行驶。行驶不久,前方十字路口亮起了红灯,接收到信号后,车辆自动刹车、停止行驶。而此时坐在驾驶位上的司机,双手和双脚并未触碰到车辆的方向盘和刹车。
“无人驾驶技术今后不仅可解放人的脚和手,还要解放双眼!”黄英君对无人驾驶产业未来充满信心。
打造“湘江智谷”,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最终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通俗来说,即最终可实现“无人驾驶”。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测试区就像是训练技能、测试性能的超巨大“实验室”。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是否合格、还需要打磨哪些技术环节,来测试区跑跑便知。
今年6月正式开园运营的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分为管理研发与调试区、越野测试区、高速公路测试区、乡村道路测试区、城市道路测试区5个主要功能分区。
其中,智能系统测试区建有7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如,33个城市场景、13个乡村场景、6个高速公路场景、26个越野场景,可为智能驾驶乘用车、无人机、机器人、网联通信供应商等提供系统测试服务。
据介绍,长沙市现已拥有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较大产业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联企业共347家,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条。
未来,湘江新区将通过“筑巢引凤”,打造集创新研发、系统测试、智能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湘江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