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 (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的定义为: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一、 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二、 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PDCA循环过程,体现在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三、 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
四、 促进成长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最正确的绩效考核操作方式,必须掌握下列的法则:
1. 先判别自己的企业属于什么层次(管理制度与实践,都很卓越,或不一致,或皆有明显缺陷)。
2. 判别企业的行政效率程度(完全自动化、局部自动化、基本手工化)。
3. 按照企业的现状,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模型(BSC综合型、目标管理综合型、异常管理综合型)。
4. 一切的运作,必须采用自动化(电脑化操作)。
5. 不能忽略“定性”的考核,定性的原则也要合理。
6. 考核的项目、评分方式、阶段性标准,都要符合“合理性”、“可操作性”。
7. 考核的结果,必须与员工利益结合,产生“棒子”与“胡萝卜”的效应。
8. 要经过试算、试运行、调整期几个阶段,最后进入常规的PDCA状态。
采用绩效考核机制不久的企业可能会在细节上不甚完善,所以会出现以下问题 :
软肋一:定位模糊
软肋二:角度片面
软肋三:奖惩不均
软肋四:机制漏洞
软肋五:领导落后